①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②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③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④编码器∶信号转换器
⑤译码器:包括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
⑥噪声(干扰)包括信道中的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的其他噪声的集中表示。真实世界中是无处不在的,而为了抵抗噪音带来的失真,使用了编码、译码手段。
1、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或者事件确定的状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特点。
2、信息的质量属性
(1)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4)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样精确、完整,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信息的价值为零。
(5)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3、信息系统特点:
①目的性﹔②可嵌套性;③稳定性;④开放性;⑤脆弱性;⑥健壮性。
4、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简化为:
①立项(系统规划)
②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
③运维更正性,适应性,预防性,完善性)
④消亡。
5、信息化从“小”到“大”分层以下5个层次: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一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6、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7、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贫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且拯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8、重要考点2、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需要掌握,记住6大要素,并且记住其位置以及每个要素的地位)
①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主阵地)
②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③信息网络--应用基础
④信息技卡和产业--建设基础
⑤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信息化法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