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项目管理的实践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
管理的过程通常是由五个不同的项目管理具体工作过程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田政,2001)。图2给出典型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为:起始阶段亦即需求识别阶段,进行项目活动的定义以及决策,制定切实可行、高效的进度管理计划,探索项目实现的价值和意义;计划阶段,界定项目具体实施的各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完成阶段性任务的策略与方法以及所需要各种资源,例如保持项目实施在整体战略上的优先权、人才的挖掘及获取、物资条件的供给、财务政策的支持,及具备高效、合理的应急措施等,是制定完整方案的阶段;实施阶段,组织与协调团队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控制阶段,在项目的控制过程中拟定、编制并审核项目进行情况的测量标准,客观的认识项目进行实际状况与目标要求的差异,发现问题的所在,探求问题的根源,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机制,以达到防止在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复出现影响项目顺利进行的目的;结束阶段,通过制定项目交付阶段性成果的审核制度实现对项目各阶段以及交付成果质量的把控,促使项目顺利结项。
(二)敏捷项目管理的五大模块
构成敏捷项目管理的重要的五个阶段概况为如图3所示。
构思阶段:完成对新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形象及功能的构思。这个阶段,我们要回答如下问题:客户对产品的功能及形象的要求是什么;项目进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阻碍有哪些;如何选择参与项目的执行人员;阶段性成果交付的内容与模式。
预测阶段:指定产品,指定的条件是基于功能的发布计划、进度标杆和迭代流程的确定。 敏捷项目经理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对成员进行绩效评价和激励。可以把推测活动划分为两类行动:
一是功能分解结构(FBS),包括产品功能规划、功能模块说明书、功能检测制度。二是迭代计划:发布计划、进度标杆和迭代流程。功能导向的规划使团队与客户可了解产品。当迭代和标杆交付成果结束时有更加切实的规划,以保证计划与产品能够与项目进行中得到的反馈信息相呼应,从而不断地优化项目实施过程。
探究阶段:主要实现在短期内对项目进行的可交付成果进行测试的功能,通过不断地检测与改进,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同时利用新尺度,帮助团队成员清楚地表明和理解目标与限制、团队的有效沟通、决策流程的顺利推进是项目经理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获得适当的反馈信息并将信息融入到下一阶段中,以便于再减少项目偏差的出现。
PMP项目:目前,可在中国大陆地区参加考试的认证有:PMP
具体流程如下
Step 1:第一步在PMI英文网站注册
Step 2:第二步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网站进行中文笔试注册
Step 3:第三步缴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