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髙项备考心得
优培东方胡光超老师优秀高项学员代表“小魏”
2019年7月
一、情况简介
简单说一下我的情况:计算机专业出身,但毕业之后并没有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也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参加了两次考试,第一次是2018年11月份的考试,备考大约一个半月,最后的成绩分别是47,49,38。第二次是2019年5月份的考试,在深圳听完胡老师的5天面授课后准备了大约四周时间,最后的成绩是57,55,50。
下面我把我考试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
二、备考注意事项
1、科目一(选择题)
①十大管理领域。这里要强调一下十大管理领域在软考三个科目里都有至高无上的核心作用。在科目一中与他有关的内容大约占2/5的题量,对于一个缺乏真实项目管理经验而并且信息化知识狭窄的人来说,这分值是必须拿的(大约30分)。许多考友要么挂在科目一,要么挂在科目三。所以前2周时间我熟练记忆十大管理领域47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巧和作用,对于一些知识点也要进行适当的展开(如范围基准的内容,WBS分解步骤等),并梳理过程与过程之间的联系(如过程A的输入是过程B的输出),由此形成了信息化系统项目基本的理论框架。
②项目管理方面的重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教材很厚,如果全部熟读科目一自然不成问题,但一是时间有限,二是记不住。所以可以根据胡老师亲手编写的《精华培训讲义》来有所侧重的阅读(因为讲义上将重点都归纳出来了)。这其中的重点有些是47个过程里的一些细节,有些则不在十大领域47个过程中。由于我时间不太充裕,有理解并做简单的记忆,但并没花太多时间背诵,最后要注意在考前应该再迅速过一遍(在脑中留下残影,有助于选择)。拿下这一部分内容,应至少能得35分左右。
③非项目管理考点。非项目管理考点主要是一些软硬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在试卷里一般就是前30题,这部分内容较难复习,对于我来说是失分大头,命中率差不多只有一半。但有了前面两段所说的35分打底,这部分内容只需要达到1/3的命中率就能让我顺利过关了。为了稳妥点,建议可以适当关注最新的技术动向(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背诵一些常用的单词(加起来不到100个,也不难记)。
2、科目二(案例分析题)
个人觉得科目二相对容易,原因就在于考试范围比较有限。科目二常规配置是:一道计算题(如计算ROI、EVM、CPI之类的)、两道项目管理案例分析题(找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对策等)。总之咱们只要抓住十大管理领域以及常考计算知识点,并将胡老师总结的各领域的典型问题及应对方法适当理解并记忆,案例分析这科就十拿九稳了。
3、科目三
科目三是大部分没有项目经验的考生最头疼的,我在第一次考试中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以为不成问题,结果只得了38分。第二次考试经过胡老师对我提交文章的细致批阅、找到了文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纠正,让我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里向胡老师以及许助教表达诚挚谢意!),总算解决了痛点。总结一下文章写作的注意事项。
①熟记十大项目管理47个过程。论文考题二选一,其中一题的范围几乎必定是在十大项目管理领域之中,所以前面强调了“十大项目管理领域”的核心地位。3000字的文章,除了固定的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以外,其余内容都源自这些管理领域及过程。
②分段叙述。每个过程最好单独分段,甚至是摘要部分也可以分成两段,这既便于考官阅卷,看出文章的条理,也能“浪费”一些格子,有益无害。
③结合项目实际。“结合项目实际”的意思是不能仅仅简单地默写出项目管理的过程,而是要穿插自己在项目中实际的做法。例如“估算活动资源”过程,不能只笼统地描述为“自下而上地估算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补充上具体的活动是什么,多少数量,形成了什么列表。内容丰满了,项目管理的真实性就体现出来了。
④书写工整。语文好的同学字一定不会太差。所以大家要多写多练字,考试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想好了就快点动笔,不要抠细节浪费时间,因为时间不多的话,字肯定是越写越乱的。
三、总结
面对软考高项考试,如果反反复复考好几次,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会让自已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严重受挫。所以请各位千万不要抱着“下次再努力”的想法去备考,而应建立起必胜的决心,要争取一鼓作气拿下考试。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某位考生实在是一时运气稍逊,也不必耿耿于怀、怨天尤人,只要认真跟胡老师学一个周期并准备充分,下次一定能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