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来去记忆PMBOK的49个过程的ITTO(输入、工具、输出),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将这些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了,但还是做不对题,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经给大家分享过,想要做对题,需要你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熟悉PMBOK知识的内容,如ITTO、过程概念、关键知识点细节、重点流程等;再一个就是要能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前一个条件还好,只要你花时间,PMBOK的这些知识你都能够熟悉,甚至背下来;但是后一个需要大量的试题练习,并在事后进行总结。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学习,还要实践,还要总结,才能让自己得到提升。我们会在大量的实践中形成思维惯性,比如看到某个条件,就自然会形成固定的解决方案,但有时候正式因为这样的思维习惯,反而会给我们做题带来困难。我们来看一道题:
例1. 承包商计划在项目启动大会第二天开始在施工现场工作。项目启动大会在一周前举行。但承包商还没有开始工作,因为他们在获得工作许可证时遇到问题。项目经理应该怎么做?
A. 要求承包商提供进度计划,并查看合同中是否有相应的最晚开始条款
B. 要求采购部门终止与该承包商的合同,并立即开始寻找新承包商的过程
C. 继续等待该承包商开始工作,但将承包商的名称放到组织的黑名单上
D. 更新问题日志和经验教训文件,并警告其他项目经理避免使用该承包商
这道题你作何感想?是不是首先就想到了:这承包商没有信誉,说好了启动大会开完了就工作,这都一个礼拜了,还不开始,还跟你说是由于没有遇到工作许可的问题。你要是有这种想法,那你打算怎么做?这么没有信誉的承包商,你违反了合同,我不用你了?还是嫌麻烦,干脆继续等着承包商的工作,大不了以后加入黑名单不用你了?以上这些方法行不行呢?如果承包商确实没信誉,咱们这么考虑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题目有没有说承包商在合同里承诺了开会第二天就开始工作?好像没有吧。题目描述的可是“承包商计划在项目启动大会第二天开始在施工现场工作”,也就是承包商自己计划是这么做的,但是合同里有没有这么定,这个不知道。所以你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论是做题,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先冷静下来,想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查查合同里有没有这么定,再做下一步打算。这道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出题人利用了人的思维惯性,来扰乱你的判断。所以有时候我们说想要通过PMP考试,经验太丰富的项目经理反而会很难,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做事思路,有了思维惯性,反而不容易做对题。
总之,我们把握好了解题流程,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正确的思路和步骤到底是什么,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解析:答案A。本题考控制采购工具—数据分析(绩效审查),输入—协议。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承包商计划在项目启动大会第二天开始在施工现场工作”并没有在题目中明确说明是合同的强制内容,所以承包商没有开始工作不一定是绩效不合格,应该查看承包商提供的进度计划,并查看协议,来确定当前供应商有没有出现绩效问题。通过上面这道题,就让我们了解到出题人还是比较“狡猾”的,因为我们稍一不注意就会被出题人的“陷阱”给坑了。我们感叹这些套路防不胜防的同时,也要多做针对性训练,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2. 供应商正在供应一个制造周期为六个月的项目组件。该组件目前已延迟两周时间,但规定在下周开始的一项关键路径活动需要该组件。项目经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A. 让供应商查阅合同,提醒他们有义务按时交付
B. 如果供应商满足交付日期,则向供应商提供奖励
C. 执行偏差分析
D. 执行储备分析
这道题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是不是想到下周就要开始一项重要活动,而活动用的组件延迟了两周,那么这个关键活动也要延迟两周,这个关键活动还在关键路径上,那项目就要延迟两周了。正常人应该都是这么考虑的。所以我们打算问责供应商了,得抬出合同来敲打敲打供应商了吧。如果你是这么考虑的,那么就又钻入了出题人的思维陷阱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想想,题目只说了下周的活动是关键路径活动,可题目没说“供应商提供项目组件”这个活动在关键路径上吧,如果不在关键路径上,那这个活动就有浮动时间,说不定浮动时间可以接受两周的延迟呢?组件延迟,不一定是对关键路径有影响的。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按照问题解决流程,首先应该了解供应商的延迟给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那么偏差分析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这个思路理清了,正确答案就出来了。解析:答案C。本题考控制采购工具—数据分析(绩效审查)。PMBOK对该过程的绩效审查工具描述如下:对照协议,对质量、资源、进度和成本绩效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以审查合同工作的绩效。其中包括确定工作包提前或落后于进度计划、超出或低于预算,以及是否存在资源或质量问题。也就是说该工具的内容是具备偏差分析的功能的。也就是说该组件虽然延迟两周,但是并没有在题目中描述该组件什么时候完成,对关键路径活动有什么影响,所以应该先进行偏差分析,再来考虑后续的解决措施。
通过今天的文章,只是想要提醒各位备考的同学,做题要小心,有的时候稍微一疏忽就中了出题人的算计,希望各位备考的同学能够通过本文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