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敏捷项目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并对其能否作为一种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一般项目管理五个过程和敏捷项目管理的五大模块进行实质分析,将项目实施过程与敏捷项目管理的阶段理论在项目管理上相匹配,论证了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针对复杂多变的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关键词:敏捷项目管理 适用性分析 匹配
敏捷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敏捷”(Agility)(高歌等,2008)是一种敏锐、快捷的适应发展变化,集模块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一门社会工程学。它旨在提高对快速变化、不确定程度高的研发过程的掌控力,强调可运行成果的快速交付而不那么看重中间产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来达到项目管理中“供需一致”的目标,消除以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不畅、团队合作缺乏共识的问题,使得项目实施过程数字化、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化及灵活化,促进项目目标得以完成。
“敏捷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源于软件开发方法,是具体通过项目模块化、人员交互和迭代性交付实现项目进行的高效性,是在采用循序渐进的开发思路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
随着“敏捷开发”在软件行业的成功应用,学者们相继提出了敏捷项目管理(Agile Project Management)、全面项目管理(TQM)及极限项目管理(Extreme Project Management 或Radical Project Manage ment)的概念和方法。然而部分极限项目管理的思想偏于激进和脱离实际,促使适应性项目框架更顺应CIO的选择,利用其协助项目团队的独特优势与当今这个需求多样化、竞争激烈化的环境进行“对抗”。敏捷项目管理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敏捷项目管理可行性探讨
在敏捷项目管理理论的深化发展及广泛适用的同时,其通用概念也被提出。而关忠诚等(2005)在《基于敏捷方法的软件项目管理研究》中提到,“敏捷项目管理只是各种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相应项目管理的统称,只针对于软件项目,并不是一种通用项目管理方法”。极限项目管理起源于Doug De-Carlo定义的对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自适应软件开发方法学的更深层次的运用弹性项目模式。现阶段,一种结合两者的通用管理思路在多种项目管理中已取得显著的成效。基于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歧与矛盾,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有关敏捷项目管理的适用性。
哲学视角下的敏捷开发
敏捷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针对解决项目复杂度高、稳定性差以及风险强度大的项目管理理念,其在本质上论证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敏捷项目管理中的必然性与偶然共存于同一系统之中,即存在于标准化与灵活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关系中执行者能够发现偶然中的必然,并实现两者之间完美的转换。在新产品的研发中,以适应性项目框架为基础的敏捷项目管理将新产品研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结合以提高其研发的成功率正是敏捷项目管理哲学意义的完美体现。因此,笔者倡导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新产品开发或项目管理方法。它在贯穿于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PMP小知识:PDU(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ts)即专业发展单元,是指您获取认证后,就项目管理专业进行学习、授课、或提供志愿服务的累积时间,以小时为单位,1小时即累积1个PDU。自证书获取日起,以三年为周期,如果您累积足够的PDU,就能继续保持PMI证书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