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等的环境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规定,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做了详细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应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包含5 种类型。两级环境标准体系为国家级与地方级(包括行业管理)。5种类型有:
1) 环境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含量与要求,是衡量环境受到污染的尺度,是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2) 污染物排放(控制) 标准。
3) 环境监测类标准。对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实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方法的规定。
4) 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
5) 环境基础标准。对制定环境标准的有关名词、术语、符号、指南、导则所做出的统一规定,是制定环境标准的基础。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旧法规的修订和新法规的不断出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也越来越有章可循。项目各有关方要时刻关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步骤
项目环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环境影响技术识别和预测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解释和传播影响信息,制定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做出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为项目决策和实施服务,实现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优培东方送你一张内部需求跟踪矩阵:
项目名称: 准备日期:
编号 | 商业需求 | 排序 | 来源 | 编号 | 技术需求 | 排序 | 来源 |